3997 字
20 分鐘
软件工程 大一春夏课程经验分享
2024-07-01
2025-03-03
CAUTION

这学期选课选了33.5学分,强烈建议不要选这么多!!俗话说“选课一时爽,期末火葬场”,这一整个学期都处于很累很忙的状态,并且在期末周12天连考11门,直接自闭

微积分(甲)Ⅱ 朱静芬#

  • 成绩:93/4.8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40%(作业,点名,小测,MOOC),期中考试20%,期末考试40%

老师感觉人挺好挺友善的,上课很有激情,PPT内容详细,给分也挺捞的,但是因为上学期习惯了卢姥爷的节奏和手写课件的教学方式,听朱老师上课总觉得少那么点味道(?)。微甲Ⅱ相比微甲Ⅰ确实狠狠上了强度,空间曲线全微分偏导数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green公式gauss公式stokes公式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傅里叶级数,每一块感觉都有难度。如果想取得好成绩,一是要重视基本概念,二是要多做题熟悉题型,三是要重视计算练好基本功。像这次期末考,难度不在思维而在计算,lz考完自我感觉很好,以为能满绩,后来没想到差了两分,想来一定是平时缺少训练导致考试的时候时间紧张出了挺多错误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朱老师有一个MOOC的任务需要完成,主要是8次测试,4次讨论和2个期末考试,如果真的不会做或者来不及做可以直接搜题,基本都搜得到。老师平时偶尔会雷达点名,有一次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少了老师有点生气,建议vjf这种课还是线下到场更能专注。如果平时点名都到了,小测认真准备了,MOOC的任务也都完成了,老师平时成绩基本都会给满的,剩下的就看期中和期末了。

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林兰芬#

  • 成绩:92/4.8

  • 成绩构成:作业10%,两次小测20%,期中考试20%,期末考试50%,发言有鼓励性加分,点名不到会另外扣分

软工和cs被吐槽的很多的一门抽象课。。课本全英,1200多页,lz学了一学期也没搞懂这门课到底在教什么,感觉就是把从小学到大一的所有数学知识用英语重新讲了一遍,再加入了一些小学奥数和fds图论、树里的内容,知识点非常离散。llf老师的话,感觉人是挺好挺和蔼的,问问题也会及时解答,但是上课逻辑有点不清楚,经常很简单的东西讲很久,很难的东西一笔带过。最关键的是她的口音!相信上过老师课的同学都会印象深刻,包括但不限于determine的重音放在mine上,上课常常搞得我一头雾水。。。

因为这门课的成绩是主要是小测、期中和期末,所以我的学习方法是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,课后写完作业,在考前把知识点过一遍再写一点题目,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可以的。但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,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跟着老师,靠自学相信也完全可以学的很好。值得注意的是,学离散一定要把基本概念都记住,起码得知道单词的意思和基本定义,不要在考试的时候看见“lattice”这些就傻了眼。

数据结构基础(FDS) 朱建科#

  • 成绩:96/5.0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60%(作业,小测,三个大作业,bonus),期末机考40%

这学期唯一的一门cs专业课,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算法和OI,可以说是编程小白了,在开学初的时候很担心会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。在开学前两周lz去b站上刷完了陈越姥姥的“浙江大学数据结构”,对这门课的所有知识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,然后再去上课,个人感觉就挺简单的了,老师上课我都能跟得上(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没有必要像lz这样学两遍,还是挺花时间的)。

这门课的作业都是在PTA上完成的,每周都会有函数题或者编程题,感觉难度不低,经常得花好几个小时。印象里有一个求强连通分量的题卡了我整整一个下午,后来去学了tarjan算法才恍然大悟(太菜了呜呜呜)。在三个lab上,有hardnormal两种模式可以选,hard比较难但总分会多5分,是不是需要多花时间拿高分看大家具体的需求。我选了hard,第一个和第三个lab都还简单,但第二个lab自动微分实在是又难又复杂,当时手搓了一堆屎山代码花了很久很久才写完,还是挺痛苦的。期末考试上,建议考前一定要把所有PPT都过一遍,好多都是考里面的概念,然后如果时间有多可以去PTA上买几套历年卷练练手。最后平时分满了,期末89,刚好卡线满绩hhh
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吴国桢#

  • 成绩:99/5.0

  • 成绩构成:作业20%,小测30%,点名5%,学在浙大讨论题5%,期末考试40%

一年里成绩最高的课了。本来这门课在软工的培养方案里是大二上修的,但我觉得到时候课可能比较多所以提前修了,现在看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,因为秋冬学期的概统期末难度相当爆炸。个人感觉概统和微积分难度相差不多,但有挺多公式需要记忆的。在平常学习方面,wgz老师讲课非常清晰和详细,个人感觉只需要上课认真听,课后独立写完作业,期末考前再刷几套卷子,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。我成绩之所以这么高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期末考试简单,基本上只要对公式和概念有比较好的理解就能一路顺利的做下来。考试总体题量不大,5道填空5道大题,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写完了,检查了两遍然后交的卷。

值得注意的点是小测占比30%,还是挺重要的。小测一共3次,有10分是只要每次参与了就有,再在3次取较高的两次作为剩下20分的成绩。因为概统前几章比较简单,到后面数理统计的部分就会上强度(从辛钦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开始),所以建议抓住前两次机会尽量拿到好的分数。我自己是前两次100,100,最后一次就瞎做一通交了上去。

大学英语Ⅳ 李莎#

  • 成绩:95/5.0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50%(口试,朗读测试,quiz,慧学外语),期末50%

接大英三的部分,大英四我还是选了李莎老师的课,个人感觉三和四没有太大区别,可能就是单词会难一些,以及平时成绩占比增加,多了个慧学外语,期末成绩占比减少。在学习上我还是坚持了上学期的策略以考前背单词为主,靠着吃上学期的老本和这学期的两门全英课程也是勉强混了个满绩。

想分享两个很触动我的瞬间吧:一个是结课的时候,老师在PPT上放出了两张照片,左边是一瓶芬达,右边是一根木棍,意为Fantastic(Fanta+stick),来鼓励我们要坚持英语学习。上了李老师一年的课,听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**“English 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”**,老师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让我们爱上英语,能够一辈子坚持学英语,当时结课的时候真的眼睛有点酸酸的。 还有就是大英四出分的时候,我刚好95卡线满绩,那时候我正好是期末周复习的最绝望疲惫的时候,李老师给我发了一条消息“well done”,说看到我从大英三的94到大英四终于满绩,她心里也很开心,还鼓励我要坚持学习英语,我真的哭死呜呜呜呜

大学物理(乙)Ⅰ 邱东江#

  • 成绩:93/4.8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40%,期中考试20%,期末考试40%

老师年纪有点大了,人很和蔼,讲课的时候总是带着微笑。老师讲课还是挺清晰的,PPT内容也很全面,我全程都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往下走,最后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因为大物的平时分是赋分制度,所以小测一定要好好准备,某种程度上来说小测没考好比期中没考好更亏(前两次小测暴错导致平时分只赋了36呜呜呜)。对于软工或者cs专业的同学来说其实大物并没有那么重要,课后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,独立把作业写完,考前把公式背一背,再做两三套历年卷,就可以拿到不错的成绩了。正如邱老师所说,期末考其实就是在考察大家对公式的记忆、理解和熟练程度,很多题目都是一代公式就能马上做出来的,关键是要理解。

顺便吐槽一下这次巨难无比的期末考试,大物乙的试卷比大物甲还难。。。尤其是大题里的求刚体振动周期以及最后一题的电场强度,真的非常抽象。我期中考40多分钟就写完了,还考了100,但期末考被硬控一个半小时,然后最后一题全错,最后期末只有92。
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赵文心#

  • 成绩:89/4.5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70%,期末考试30%,平时成绩里又细分为互动表现20%,课堂展示20%,读书报告30%,思维导图30%

文心姐姐本硕博都就读于人大,最近几年才来浙大教书。老师很温柔知性,对大家也很体贴,印象里我们一个班有70多个人,学期过半后班里可能就只有2、30个人来上课了,但是老师也没有生气或者刻意点名来为难大家,有一次还说“大家别紧张我不是要点名”。总体上史纲课任务不多,最后的考试因为是开卷也不怎么需要复习,还是挺轻松的,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给分的话稍稍有些求是吧(相比较于上学期的思修)。在最后几节课会有小组展示,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提问或者发言,会有加分。我自己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一直不敢举起爪子,可能“互动表现”那块分就有点低。

军事理论 程春#

  • 成绩:96/5.0

  • 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60%(1篇论文,4次小测,点名),期末成绩40%

程老师在查老师上评分9.94,人送外号“爹”。只要你不是特别离谱的类型(论文瞎写,小测全错,点名一次不到),平时分老师基本都是给满的(字面意义上的给满,60/60)。其实军理的分数主要取决于期末考,期末虽然是开卷考,但题型是判断,单选,多选,亲测考场上根本不可能翻完所有的题。我当时最后还剩5、6道题没有找到,瞎蒙的,期末出分90,已经是全班最高了。

如果对自己的绩点有要求,建议要打印一下目录和习近平强军思想,然后花一个上午左右熟悉一下课本,知道对应的内容在哪里能找到,不至于在考场上手忙脚乱。同时”精确制导技术“这一章一定要重点关注,里面的技术一定要能理解才能做对题目。不过听说下学期开始军理好像就闭卷考了??如果这样的话其实也不一定是坏事,可能会加入主观题更好捞一些。

中国改革开放史 叶建亮#

  • 成绩:93/4.8

  • 成绩构成:4道思考题40%,课程论文60%

挺水的一门课,8次课我从来没有线下到场听过。总体来说算四史里事情很少的一门课了,唯一的缺点是可能给分有点迷(查老师上的反馈),可能我属于幸存者偏差。值得注意的点是,因为这门课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思考题和论文,如果想拿高分的话,所以最好在格式上和内容上能出彩一点,尤其是最后的课程论文。我的建议是:

  1. 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更像论文一些,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封面,分点分的细致一些等等,把它包装的漂亮一些才有可能萌混过关。
  2. 根据搜集到的学长学姐的血泪教训,课程论文一定要从小切口切入!我当时是以雄安新区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其他比较漂亮的选题还有具体分析“温州模式”这些,反正一定不要泛泛而谈,尽量着眼于细节。
  3. 研表究明,最后的得分与论文字数有一定的正比关系,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卷卷字数。老师的要求是1500字以上,但1500字肯定是不够的,我一共写了9000多字,个人感觉大于5000字+内容不错应该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。

创业启程 施杰#

  • 成绩:96/5.0

  • 成绩构成:雨课堂平台40%(刷完网课视频,测试,讨论,一份商业计划书),两次讲座听后感20%,期末闭卷考试40%(判断20%,选择60%,材料分析20%)

创业启程人送外号“退学启程”,大一一年体验最差的课,没有之一,建议大家修读创新创业类的时候避雷创业启程。选之前就听说创业启程课水给分差,但是毕竟它事情少,所以还是选了,现在回过头看无比后悔。事少是因为这门课只需要第一次线下到场就可以,其他都是雨课堂平台的网课。但是!!雨课堂的商业计划书给分非常迷惑(好像是网课平台的老师打的分),基本上在这块就要被扣掉4、5分,最重要的是!**这门课的期末是闭卷考,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对自己的绩点有要求,在期末周至少得抽出一天时间背书!**我当时面临着概统和fds的双重压力时间本来就很紧张,还被这玩意儿硬控了整整一天,让本就不富裕的期末周雪上加霜,背的东西还是一些“意大利面拌42号混凝土”之类的毫无逻辑的内容。但该说不说,出分了还是很香的。。。sj老师真的海底捞,我算了半天也算不出我哪来的这么高的分数

软件工程 大一春夏课程经验分享
https://rukaway.github.io/posts/2024-07-01-courses-first-year-spring-summer/
作者
Rukawa Y.
發佈於
2024-07-01
許可協議
CC BY-NC-SA 4.0